信用卡投诉量激增,客户隐私安全问题频发,中信银行的信任危机
从中信银行被曝泄露个人账户流水,在脱口秀演员池子与其经纪公司笑果文化的矛盾中成为焦点后,这家银行的风波便开始被暴露在镁光灯下。
但这些问题仍然只是冰山一角。
据《中国科技投资》记者不完全统计,中信银行今年以来已收到29张罚单,罚款金额总计为4827万元。
由此可见,中信银行巨大冰山之下,还埋着更多的雷。
深圳信用卡业务,上半年7800条投诉
近日,中信银行在深圳喜提一个第一名。在深圳银保监局公布关于2021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中,中信银行力压群雄,登上了消费投诉榜首的位置。
通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业务范围覆盖全国的在深中资银行总部机构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的中位数为226.79件/千万个人客户。其中,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居前的为: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1653.31件/千万个人客户,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826.25件/千万个人客户。
从投诉总量来看,中信银行也是一马当先。其中,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7800件,占业务范围覆盖全国的在深中资银行总部机构投诉总量的47.72%;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4979件,占业务范围覆盖全国的在深中资银行总部机构投诉总量的30.46%。
此外,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较多的机构有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其中,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涉及协商还款类投诉4030件,占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投诉总量的51.67%,涉及催收类投诉2897件,占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投诉总量的37.14%;
实际上,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问题在全国都有案例爆发。如今年年初,呼市市民张先生向晨报融媒记者反映,2020年4月份之后,他有好几个月都收到了中信银行信用卡还款短信。
让他不解的是:“我办理的这张信用卡还没激活使用,就被中信银行要求还款2000元,而且还没有消费记录,这笔费用哪儿来的呢?”
律师最后给出的建议——如果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查处,仍然得不到解决,消费者则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据消息人士透露,中信银行深陷大量投诉和法律纠纷,其中信用卡业务是投诉“高发地带”。如“中信银行信用卡”在黑猫投诉上出现了7488条投诉,而在天眼查上,中信银行现有法律诉讼为533条,其中排名第一的案由也系信用卡纠纷,数量达190条。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目前针对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投诉主要围绕泄露个人隐私、暴力催收、手续费不透明、不愿协商分期等问题。
一位用户介绍,目前所持信用卡还有7千多元未归还,因资金紧张已逾期,中信银行委托机构“湖南卫成信用风险管理有限公司”一直频繁打电话骚扰其生活,并且发送短信对其进行“恐吓”。另外,在能联系用户本人的情况下,委托机构持续联系消费者家人朋友,给其家人朋友的生活带来困扰。
遇到暴力催收的用户不在少数,黑猫投诉上大量匿名用户表示,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被中信银行第三方暴力催收,其家人朋友遭受到威胁恐吓,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配合大客户的要求?隐私安全问题频发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去年5月,池子在微博发布消息称,中信银行上海虹口支行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其个人账户流水提供给了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池子认为,中信银行的这一行为侵犯了其自身权益,目前已通过律师发函要求中信银行、笑果文化赔偿损失,并公开道歉。
同时,池子还表示,中信银行方面对此作出的回应为“配合大客户的要求”。
对于池子的举报,中信银行也曾在官方微博公开发布致歉信称,该行员工未严格按规定办理,向笑果文化提供收款记录;中信银行已按制度规定对相关员工予以处分,并对支行行长予以撤职。
最终,中信银行被罚450万。但池子事件只是被爆出的案件。泄露客户信息,中信银行不是第一次,在国内也不算新鲜事。
中信银行一份发行文件中显示,2014月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三年时间内中信银行子公司、分支机构受到银监会、央行行政处罚的案例,多达150多起,累计罚款金额为1.1亿元。
这其中有一些处罚正是因为泄露客户信息。
2014年,中信银行石家庄支行因为查询客户关联企业的信用报告,但未按规定取得信息主体书面授权,被罚款6万元。跟这次查询池子银行流水的操作如出一辙。
虽然受到处罚,但中信银行并未从中吸取教训,石家庄支行之后,太原支行、天津支行、厦门支行照样为其他人查询客户的征信或信贷信息,均遭到罚款,每笔罚金为5万元。
银行不可能不知道泄露客户信息是违规的,但依旧有动力顶风作案,恐怕区区5万罚金,跟争取大客户动辄上亿的存款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个人或企业信息泄露外,中信银行还有不少其他违规行为被罚。
据业内专家介绍,银行流水等信息来自“内部人士”,4000元可查一个月的流水记录,并“确保专业准确”。有律师也表示,未经持卡人授权泄露其银行流水信息的行为违反《商业银行法》相关规定,持卡人可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实际上,银保监会和央行一直在严厉约束银行泄露客户信息行为,一旦银行违规就会受到处罚。
四年吃千万罚单,风控被撕开一道口子
坏消息不止于此。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审慎被罚款8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中信银行今年以来已收到29张罚单,罚款金额总计为4827万元。
除贷后管理不到位,违规事由还包括客户信息保护体制机制不健全、违规提供兜底承诺等方面,违规主体包括中信银行总行及太原分行、西安分行、济南分行等多家机构。
而在中信银行分支行中,太原分行今年以来罚款最多。3月11日,太原分行因违规提供兜底承诺被责令改正,被处罚款600万元,相关负责人则被处以警告或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行政处罚。
余下罚单,处罚事由基本指向中信银行分支机构的信贷资金业务,违规事项包括贷前调查不尽职、信贷资金改变原有用途、二手房按揭贷款审查不到位、部分贷款资金用于合同约定以外的用途、向项目资本金不到位的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多方面。
尤其今年1月份,中信银行接连收到15张罚单,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一,违规事项均指向信贷业务,涉及无锡分行、合肥分行、晋江支行、昆明分行、南昌分行、安庆分行等多个分支机构,多名责任人被警告并处以罚款。
此外,今年2月5日,央行也对中信银行开出2890万元的罚单,涉及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违规事项。
据统计,2018年-2021年,中信银行已连续四年收到银保监会、央行超千万巨额罚单。其中,违规事项涉及内控管理不严、违反审慎经营原则、违规贷款、以及通过其他手段延缓风险暴露等问题,而上述违规事项在今年再次被罚。
与五大行相比,中信银行2019年收入规模是排名第一的工商银行的1/5左右,但增长幅度已经超过了五大行。
但一系列迷之操作,实实在在撕开了银行的内控问题,失信于客户,中信银行的信任危机不知道是否会给业绩带来反噬。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关于”信用卡投诉量激增,客户隐私安全问题频发,中信银行的信任危机”的相关文章,感谢读者的耐心阅读,觉得不错动动小手收藏转发吧!想了解更多相关新闻敬请关注小柚财经!
文章标题:信用卡投诉量激增,客户隐私安全问题频发,中信银行的信任危机
文章链接: http://www.12318.org/index.php/2021/08/13/8202/:
小编申明:本站所提供文章资讯,均由互联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