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万自购港股基金 丘栋荣最新发声!港股蕴藏战略性、系统性投资机会

小柚财经:6000万自购港股基金 丘栋荣最新发声!港股蕴藏战略性、系统性投资机会

  新年伊始,资金南下“掘金”港股热情不减。

  新一年的资本市场已扬帆起航,首日“开门红”的盛况也给投资者注入了不少信心。眼下,市场正在激烈交锋,寻找新一年的投资主线。其中,就有不少基金经理继续将目光投向港股市场。

  港股基金获大手笔自购

  丘栋荣近年来一直力挺港股,他在不少场合都表达了对港股市场的长期看好。而对于此次即将发行的港股主题新基金,中庚基金公告,丘栋荣及公司员工将共同出资不低于6000万元进行自购。由于这只新基金的封闭运作期长达18个月,基金经理本人和自购员工对港股市场的持续看好可见一斑。

  从丘栋荣在管产品的持仓情况来看,他对港股的支持已经用真金白银得到了证明。他在管的中庚价值领航和中庚价值品质两只基金,港股的持仓长期保持在较高位置。根据基金合同约定,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比例占股票资产不得超过50%。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两只基金的港股投资仓位分别为44.91%、47.45%。在此之前的二季度末,则分别是46.44%、48.44%;去年一季度末,分别是45.6%、47.23%。

  就重仓股的情况而言,去年三季度末,中庚价值领航和中庚价值品质两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都有五只是港股,分别是中国海洋石油、中国宏桥、中国海外发展、越秀地产和美团。这两只基金在过去的一年也做到了正收益。中庚价值领航2022年度收涨4.85%,中庚价值品质则收涨8.77%。管理规模方面,前者目前合计超过了118亿元,相比去年初增长超80亿元;后者合计超过了66亿元,与年初相比也有小幅增长。

  捕获阿尔法有挑战,要充满敬畏

  尽管持续坚定地看好港股,在1月3日的直播中,丘栋荣也直言,对港股市场要充满敬畏。他坦言,在港股要获得阿尔法其实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是很有挑战的,他们会尝试在两个方面建立优势。

  第一,作为本土投资者,他和团队希望利用自己对于本土资产基本面、风险,以及成长性的深刻理解,建立竞争优势;第二,他们会坚持低估值的价值投资策略,从足够的安全边际和足够的绝对回报这两个角度去思考是不是可以建立优势。

  “从过去的两年来看,即便两年前进入港股市场时表现得不是特别好,但基于我们低估值的战略投资思路,所涉及的领域,不管是资源、能源,还是互联网,大部分领域最终还是有绝对收益的,也获得了一些相对收益和一点阿尔法。”他认为,“当然,这也可能跟过去两年的市场风格有关,所以我们希望坚持这两点,其中第一点是更重要的。”

  中庚基金也表示,公司看好港股市场,进入港股市场的时间其实是在2年前发行中庚价值品质前,当时中庚基金投资团队认为港股中的蓝筹股、价值股、煤炭石油等除了新兴产业之外的公司估值非常便宜、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站在当前时点,中庚基金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复苏、海外资金流出边际改善、南向资金定价权加大,港股市场蕴藏战略性和系统性的投资机会。自下而上看,代表中国传统经济基石的龙头企业、央企,以及代表新兴力量的公司如科技、医药等创新型公司,这类公司在香港市场估值定价便宜、基本面风险低、甚至不乏盈利弹性和成长性。总体来看,可选择的投资标的非常多,通过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有机会构建高性价比的投资组合。

  公募关注新一年的港股机会

  新年伊始,机构投资者正在积极寻找新一年的投资主线,而港股的机会是他们重点关注的机会之一。

  嘉实基金价值投资总监张金涛在展望2023年度公募策略时就表示,2023年的市场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都会比2022年好,而如果从一年的维度来看,港股的表现会比A股更强一些。他认为,港股在过去三、四年的时间里大幅落后A股,整体的估值更便宜,一旦经济有所好转,盈利开始起来,估值提升,港股的涨幅会更具有吸引力,向上的弹性也更大一些。

  张金涛坦言,港股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市场,它的走势既要考虑中国的基本面,也要关注全球的流动性。两个市场的基本面不同,估值的位置不同,叠加明年美联储加息的步伐开始慢慢放缓,多重因素都对港股较为有利。

  而对于2022年底港股的反弹,张金涛则认为,反弹的主导是对估值的修复,对之前过度悲观预期的修正。张金涛分析称,尽管反弹幅度较大,但因为之前市场跌幅较多,很多板块的估值还是处于中枢以下的较低位置。叠加明年预期盈利整体会有明显改善,相对于今年来说,现在的位置是向上的机会比向下的风险要大一些,性价比非常不错。“我们看到A/H的溢价现在还是处于比较高的位置,所以港股现在整个估值的吸引力,包括未来盈利估值提升的空间也会更大。”他表示。

  博时基金的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赵宪成认为,港股公司代表多数国内最顶尖的龙头公司,前两年掣肘的因素已逐渐退去,看好港股长期估值回归。他认为,虽然港股市场规模不及A股及美股,但是龙头集中趋势明显。考虑到港股的国际化程度高,众多产业链业龙头厂商均选择港股上市,未来仍是中国新经济的主战场。

  在被问及港股市场中新经济板块未来的前景时,赵宪成认为,在国内经济趋稳、政策趋缓、中美冲突缓和的多重背景下,前两年离开的外资资金也将陆续回归。在他看来,虽然仍有一些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市保持谨慎态度,但是随着国内的经济增长动能加强,看好的海外投资者将越来越多,此外,尽管港股近期大幅反弹,但相对于之前的跌幅而言,目前仍处于历史低位,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点赞

恒指收涨1.84% 汽车、食品板块领涨

小柚财经:恒指收涨1.84% 汽车、食品板块领涨

  1月3日,港股主要指数收盘上涨。据Wind数据,香港恒生指数收涨1.84%,报20145.29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1.92%,报6833.98点;恒生科技指数涨2.53%,报4233.37点。主要行业板块中,汽车、食品板块领涨。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亿翰智库:地产行业2023年起进入新的组织调整周期

小柚财经:亿翰智库:地产行业2023年起进入新的组织调整周期

  12月28日,由可研智库主办,亿翰智库联合主办的“精简组织焕新时代”《2022中国地产业组织管理峰会暨中国地产企业(第三届)CHO联席会》成功召开。

  此次会议,由可研智库创始人兼总经理、亿翰智库事业合伙人贾春晖主持并发布了《2022中国地产组织力、雇主影响力研究报告》《2022中国物业组织力、雇主影响力研究报告》。

  贾春晖表示,2021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商品房销售额达18.2万亿元,销售面积超过15亿平方米。行业规模已经筑顶,利润持续下降,截至2022年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累计10.9万亿元,全国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仅为11.1亿平方米。

  房地产市场也面临巨大的分化态势,可谓“冰火两重天”,从市场交易数据能看出: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市场相对稳定且仍有提升空间,三四线城市市场异常冷淡,且持续走低。头部央国资企业在高能级城市进一步布局及深耕。在市场成交端,只有高能级城市的中高端产品能够保持稳定发力状态。同时,2022年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这意味着,央国资企业在下一个周期中,将顺应国家对人民住房改善性需求的支持导向,以更好的状态面向市场。

  截至2022年底,这批企业中的绝大多数,尚未迎来解决方案,许多企业甚至仍深陷泥潭。伴随着“三箭齐发”政策的出台及实施,对于部分稳健经营型的房企,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帮助其完成“保交楼”任务。

  贾春晖认为:随着2020-2022年行业三年组织盘整周期结束,从2023年开始,行业会进入新的组织调整周期中,可研智库称之为“精简组织”周期。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中金:新一轮芯片设计创新周期与国产替代周期有望开启

小柚财经:中金:新一轮芯片设计创新周期与国产替代周期有望开启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展望2023年,随着行业供需的进一步修复,芯片设计等部分产业链环节有望率先触底,并在下半年迎来复苏。中长期来看,半导体需求成长动力由手机、PC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转向AIoT、电动汽车、服务器、新能源、工业等领域,新一轮芯片设计创新周期与国产替代周期有望开启。目前国内公司在设备、材料以及EDA工具(含IP)等上游领域快速突破,带来更多投资机会。

  全文如下

  中金2023年展望 | 半导体:新周期将至,创新与安全并重

  半导体设计:关注消费复苏与工业、汽车领域产品拓展。需求端,手机等消费电子下游需求疲软,芯片行业开启主动去库存,我们看好2H23消费类占比较高的CIS、射频、SoC、模拟等芯片公司收入迎来修复,而供给端代工成本的陆续下降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利润复苏弹性。建议关注行业修复,同时关注通过产品升级提升市占率的龙头公司。长期我们看好工业、汽车等蓝海市场保持高景气,新能源发电(光伏、风电及储能)与用电(电动车)硅含量持续提升、工业领域自动化程度提高打开市场空间,我们预计国内半导体设计厂商将逐步进入上述赛道高端领域,开启国产替代新周期。

  半导体制造:晶圆产能利用率或降至1H23,资本支出偏谨慎。由于半导体整体下游需求的疲软,2H22全球主要晶圆厂产能利用率发生松动,1H23有下探风险。另一方面我们看到2023年封装厂扩产偏谨慎,我们预计“晶圆不封”压力有望逐步减缓。长期我们仍看好中国大陆晶圆制造产能与其需求不匹配带来的晶圆制造产能需求,考虑到国内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产能仍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中芯国际等晶圆厂仍规划了较大的产能扩张规划,我们认为中国大陆前道设备需求仍有望保持在中高水平。

  半导体设备材料及EDA:国产厂商份额持续提升。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已覆盖刻蚀机、薄膜沉积、清洗等大部分主要前道设备,部分公司已经量产28nm制程设备,并研发14nm制程设备。在硅片、CMP材料、光刻胶、电子特气、湿电子化学品、靶材等关键材料领域,已出现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半导体材料公司。国内优秀的EDA设计工具厂商在部分设计全流程和重要点工具实现突破基础上进行横向品类拓展。

  风险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疫情扩散;国产化进展不及预期;国内晶圆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终端需求不及预期。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单套过亿 杭州楼市年末出了百亿红盘 市场热了还是冷了?

小柚财经:单套过亿 杭州楼市年末出了百亿红盘 市场热了还是冷了?

  “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最后冲刺业绩的一个月,只要在杭州有项目,多多少少都会推出来。市场上有一大批正在观望的客户,一旦有新房入市,总能卖掉一些。”12月26日,杭州城东某头部房企项目置业顾问在电话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道。

  年关将至,杭州一批新盘用实际行动给低迷的行情打下一剂强心针。

  几天前,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望江新城板块的江明月朗园项目开盘加推329套房源,结果吸引了3023组购房家庭参与认购登记,中签率10.88%。据开发商新世界中国发布的数据,该项目开盘当日揽金近40亿元,加上今年6月首次开盘时认购金额约70亿元,单盘销售金额突破了110亿元。

  记者注意到,过去数年间,杭州的百亿单盘并不多见。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受房贷新政、区域差异化购房政策及年末新盘供应加速三因素叠加刺激,11月份,杭州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上涨48.8%,同比上涨7.1%,成交量同比年内已首次回正。克而瑞方面则认为,利率下调叠加差异化购房范围扩大,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带动杭州新房市场上升行情。

  丽水富豪摇中“超级楼王”

  新世界·城市艺术中心是新世界中国在杭州开发的首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整体投资高达230亿元,其中江明月朗园是该项目的住宅部分。

  江明月朗园位于杭州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杭州火车站附近,属于豪宅区。项目共规划了10幢精品住宅,楼层最高24层,主要为116-224平方米不等。

  12月17日,江明月朗园第二次加推1、9、10幢,共329套房源,限价69800元/平方米。根据项目公示结果,共吸引报名3023组(人才208户、无房994户、普通家庭1821户),触发了社保排序(人才全部入围、无房家庭需68个月社保记录才能入围、普通家庭需188个月社保记录)。

  这是继9月份的星瓒颂锦府项目触发社保排序后,杭州新房市场时隔3个月再度出现“拼社保”现象。

  据江明月朗园置业顾问吴欣芮介绍,项目均价远低于周边二手房,目前已经清盘,“没有任何优惠活动”。

  最受市场关注的是,新加推的一套顶层房源建筑面积达到1468.58平方米,豪华程度相当于将两层共8套房源打通,房源总价超过1.1亿元,被市场称为杭州摇号史上面积最大、总价最贵的“超级楼王”。

  最终,杭州市国立公证处“公证云选房”系统显示,这套过亿元的房源被户籍为浙江丽水市松阳县的购房家庭收入囊中。

  据钱江晚报,从总价上看,上一次杭州出现备案总价上亿元的房源,还要追溯到2018年8月,当时,市中心豪宅滨江华家池公寓的排屋组团“华墅”开盘,其中6幢101室房源,建筑面积1082平方米,备案总价1.0147亿元。

  值得留意的是,据克而瑞浙江区域数据,星瓒颂锦府上周(12月19日-25日)加推也再次触发社保排序,最后294套住宅房源均于当日100%去化。

  房企年底积极推盘

  整体来看,杭州楼市销售还是处于冷热不均状态。不过,年底冲刺,房企推盘愈发积极。

  据中指研究院华东数据,12月19日-25日,杭州新房市场共申领了20张预售证,批准上市总套数3194套,其中6个项目首次申领预售证。多项目集中开盘,新房成交规模大幅增长,成交面积达42.1万平方米,环比增长53.9%,成交主要集中在主城四区,占全市总量近8成;二手房共成交1021套,环比减少919套,降幅61.3%。

  12月份,杭州市区预计43个项目开盘,其中纯新盘16个,较上月增加4个;老盘加推预计有27个项目。这在杭州月度供应量中属于较高水平。

  事实上,11月11日之后,杭州陆续对商业住房贷款和公积金贷款政策做出调整,全域范围内开始实行“认房不认贷”,二套房首付比例同样从6成下调至4成。目前,杭州首套房贷利率最低降至4.15%,二套房贷款利率最低降至4.9%。

  公开数据显示,各大银行执行房贷新政后,杭州新房成交量从18.2万平方米增长至27.2万平方米,环比增长49.4%;之后两周一直维持在30万平方米以上的相对高位。

  市场需求端方面,新政也刺激了中高端改善型需求积极释放,总价在500万元以上房源成交占比扩大近30个百分点,千万元以上豪宅占比扩大最为显著,170平方米以上大户型成交占比较新政前扩大了21.8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方面表示,经过多轮政策放松,杭州市新房、二手房的成交规模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市场热度有所提升,中签率降低6.5个百分点,改善型产品受市场的青睐度提高。12月份,政策放松的效果持续显现,加之年底冲刺,房企推盘积极度提高,营销力度加大,整体市场规模也将稳中有升。

  “杭州市场其实有一大批购房者在观望,新房只要推出来上市,多少能清掉一些,开发商可以冲刺年终报表数据。”前述置业顾问说。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